三寸粉笔写春秋 教育路上追梦人——银川中心校“四有好老师”高常梅同志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18-08-22 15:33

来源:教育局


高常梅,女,本科学历,小学语文一级教师。1989年9月参加工作,1996年结婚由抚远调入,远离同江市区150多公里的银川乡中心校。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辛勤耕耘在农村,坚守三尺讲台尽30个春秋,为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学生和家长的衷心爱戴。

三尺讲台承载着她的教育梦想。从教30年,始终坚守党的教育事业,坚守教育第一线。用汗水挥洒着自己的青春,用真诚和爱心浇灌着每一颗幼苗的茁壮成长。高老师无论任何岗位,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投入自己的满腔热情。她精心组织每一节语文课堂,力求新颖、活泼、生动,用快乐轻松的语言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引领学生去感受阅读的乐趣。数学课上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班主任工作中,她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爱留守儿童,用爱与责任践行着自己的教育梦想。用爱心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质,为更多的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教研工作中,她重视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工作中自觉履行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扶贫路上,她带病坚持。

用实际行动谱写奉献者之歌。翻开银川中心校校志,在这个全市最为偏远,教师人数最多时也只有45人的学校工作,流动之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偏远、艰苦自然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目前二十几人在岗教师中,一直坚守这块阵地,教龄超过30年的只有区区几人。而她还是班主任,至今仍耕耘在教学一线的,三十年如一日,多少辛苦在其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其实,看到许多同事相继进城,高老师内心里也曾动摇过。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在市里中学读书的那些年,十二岁的儿子由于并校在市里上初中,住校经常生病不能及时就医。记得2010年10月的一次,全市学校学生大面积流感放假,各单位也进入预防状态,等她夫妇二人从乡下工作赶回家时,疾病控制中心的人穿着隔离服已等在她的家门多时了,通知她儿子是全市两位疑似病例之一时,作为母亲,高老师的心情可想而知,直到现在她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场景。她清楚如果自己调进城里工作,既能照顾儿子的生活,又能业余辅导儿子的功课,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极为有利的。同时,她也知道,银川中心校的学生们更需要她,使命和责任驱使她毅然决然地走回课堂,年复一年,默默奉献的动力,源自她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源自她为改变农村地区教育落后贡献力量的信念和承诺。从到银川中心校参加工作,她就知道,农村改变知识落后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高老师默默的告诫自己,银川家长的需要就是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为了这份使命和责任,她虚心向老教师求教,认真探索和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很快成长为教学骨干。先后被评为同江市级和佳木斯市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记功奖励等荣誉称号也是对高老师辛勤付出的充分肯定。这三十年中她高调做事,低调为人是她的一贯风格。其实在她内心里,这些荣誉就像一根根无形的鞭子,时时刻刻在激励和鞭策着自己。

“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如今她所带的学生都已在各行各业成为精英或主力军了,有的在市里中学当老师的,还有考入全国名牌学校就读的,她所带的学生都懂事上进,每届都很出色,来源于她有着一颗执着教育的事业心,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为适应时代教学要求,她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及远程培训,把精益求精作为追求。对此,这些年她不断地专业深造,通过努力最终获得数学本科学历。在繁重的教学之余,她总要抽时间上网,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她所承担的公开课总能赢得广泛好评,较好地发挥了一名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高老师多次参加各级的精英杯、创新杯、优质课等竞赛活动并能拿到很好的奖项。在教学工作的同时笔耕不辍,及时记录教学工作中的成长点滴,她撰写的20余篇论文、获国家、省、市奖项。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在2011年承担了“十二五”佳市级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的研究》,同时还跨校承担了2011年了佳市级“十二五”科研课题《赫哲饮食文化的研究》,于2013年顺利结题。

凭真情实意付出仁爱者之心,要当好一名合格的教师。基于对农村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在这方面,了解的人有一个共同的评价,高老师爱护学生,关心学生远胜于自己的孩子。这么多年,对自己的孩子关心不够,心怀愧疚,这是她作为一个母亲心底的痛。在孩子和学生的天平上,高老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这是一种超越了自我的大爱,这么多年,同事们的孩子上学几乎都是送到高老师的班里,这是一种对她的肯定和莫大的信任。

路漫漫其修远兮,教师之路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教师,高老师给予学生“奠基一生、改变一生、芬芳一生、温暖一生”的教育。相信她定会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归零,以种种不足为契机,努力学习,奋起直追。让爱的阳光温暖孩子们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让祖国的花朵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健康茁壮的成长。

 

同江市人民政府主办

同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同江市融媒体中心建设运营(版权所有)

黑ICP备08100356号-1

黑公网安备 23088102000102号

网 站 标 识 码 :230881001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