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9 11:05
来源:教育局
亲爱的家长朋友:
孩子的成长牵动着每位家长的心,让孩子在平安的环境中接受符合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的教育是我们的共同心愿。寒假是广大学生调整身心、开拓视野、提升素养的最佳时期,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平安、文明、健康、愉快的假期,切实减轻孩子们的校外培训负担,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衷心希望家长朋友切实履行好监护责任,为孩子科学合理安排假期生活,理性选择校外培训机构。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理性看待校外培训的作用,不参加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开展的学科类培训,不参加各种“一对一”“一对多”“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研学”“家教”“衔接班”“活动营”“托管写作业”等隐形变异的学科类违规培训;不参加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以“素质拓展”“思维训练”等名义超范围组织的学科培训;不参加线上学科类培训;不参加在职教师的有偿家教或有偿补课班,抵制和拒绝在职教师推荐、诱导或暗示的违规补课行为。引导孩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尽量不要给孩子增加过重的学业负担,尽可能地让孩子保证充足的休息。选择满足孩子个性发展需要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时,充分尊重孩子意愿,不脱离孩子成长实际,不盲目跟风从众,尽量减轻参与校外培训给孩子带来的压力。
二、理性选择资质合格的培训机构
建议为孩子选择证照齐全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无证教育机构由于未经相关部门审批,达不到办学所应具备的场地、师资、安全、资产等相关条件,缺乏监管,机构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一旦发生费用纠纷维权无法保障,因此提醒各位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坚持安全第一,不要盲目相信机构或者个人的招生广告和口头承诺,远离证照不全的机构。
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时要注意托管班、自习室、看护班的时候,要注意该场所的消防安全是否合格,看护人员是否具备相关资质,若发生意外孩子是否能安全撤离,无论何时,要把孩子的身心安全摆在首要位置。
三、规范交纳培训费用
家长朋友在交费时务必使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将学费交纳至该培训机构第三方资金监管账户,在监管账户内进行购课消课,有效规避退费风险。收费情况分为两种,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早于新课开始前1个月收取费用,不得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按课时收费的,不得早于本门科目剩余20课时或新课开始前1个月收取费用,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家长朋友们在交纳费用时不要被培训机构的优惠承诺诱导,不要一次性支付超过5000元的大额费用。在确定交纳培训费用前,务必与培训机构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 年修订版),并妥善保管好合同文本、票据等资料,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积极参与校外行为监督
请您自觉做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的抵制者和监督者,不要主动联系在职教师为孩子进行补课,也不要参加其他人员组织的在职教师补课,还要敢于拒绝在职教师强迫、诱导或暗示孩子参加补课的行为。如您发现有在职教师违规办班补课,可直接向市教育局反映,相关部门将认真进行调查处理,与广大家长共同督导在职教师严格自律、廉洁从教。
监督培训机构是否落实规范办学行为的具体要求。按照“双减”意见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任何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开展学科类培训,校外培训机构禁止聘用在职教师。现阶段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全部压减为零,家长朋友们如果发现有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或者以托管班、自习室、研学、教育咨询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请及时与属地教育部门进行反馈。若发现艺术、体育、科技等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存在违规培训行为的,请与各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反馈。
五、自觉抵制参加违规竞赛
竞赛项目凡未列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后附名单内容)的均属违规举办的“黑竞赛”。某些公司和个人通过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散布“考试获奖,助力升学”谣言,贩卖焦虑、非法敛财,属违法违规行为,不仅加重学生负担、损害孩子身心健康,而且涉嫌诈骗。希望广大学生和家长提高防范意识,理性看待参加竞赛的意义和价值,共同抵制违法违规“黑竞赛”。
同江市教育局
2024年1月9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