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6 09:15
来源: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教育引导学生们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拓宽动手和生活能力。3月3日,同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杨双艳老师,走进同江第四小学开展非遗剪纸进校园活动。结合校园兴趣课堂,每周五定期开展一次非遗进校园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们零距离体验非遗,感受非遗作品成果的精妙,感悟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活动将非遗剪纸艺术与感恩母爱紧密联系起来,旨在感恩母爱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次活动第四小学特别邀请了同江市非遗传承人杨双艳老师教授四年级学生剪影技法。活动中,杨双艳在黑板上画出了作品“永远的女神”,通过分解作品剪纸步骤,让学生们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了解对称、角度、直线、弧线等剪纸技巧,大家围坐桌边,拿起剪刀,跟着杨老师的步骤动起手来,一剪一剪,在手指的灵活运转中,动静结合,一刀一剪的传承剪纸文化,剪出对母亲的祝福。
杨双艳去年开始向孩子们传授剪纸技艺。她说,“在小时候,母亲就擅长剪纸,她习惯把自己用双手制作、带有温度的传统技艺制品赠给我,它传递的不仅是慈爱,更是一份对美好生活的寄托,母亲给了我生命,教会我手艺,也是我最感激的人。传承母亲的剪纸,教授喜爱这门技艺的孩子们,是我教学最大的动力。今天这节课是想让孩子们在感恩母爱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非遗项目与母亲、母爱有关,请了解、呵护它们,做坚定的保护者和传承者,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传统文化是我们所有人的母亲,她环绕在我们身边,浸入我们的血脉,也是关照、引领我们走向未来的那一束温暖阳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杨双艳对此深有感触,她介绍,“作为有着20年党龄老党员,我会不断提升自己对文化、对社会的认识,从而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更多青少年的心田。
“童心剪纸 感恩慈母”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剪纸的艺术乐趣,做非遗剪纸的坚定传承者;促进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懂得爱、懂得分享,懂得感恩,懂得母爱的伟大!充分挖掘生活乐趣,提高审美能力。“非遗进校园,文化代代传”,既增进了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更是对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的陶冶。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力度,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当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学校兴趣爱好课堂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宣传活动,发挥学校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学校是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传承基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培养的沃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基因,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走近非遗文化,体验非遗魅力,保护和传承文化根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求新、蓬勃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