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贺词

发布时间:2023-01-01 13:02

来源:教育局

鼓翼向星辰,扬音谱华章。2022年,同江教育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纵深推进“十项工程”,不断推动我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值此岁序更迭之际,同江市教育局党组向可信可敬、敢为有为的广大教职员工致以亲切问候,向孜孜不倦、磨砺自强的广大学子表示美好祝福;向与学校同心同向、携手共育的广大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过去的一年,党建引领,靶向坚定。

我们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全局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将党的建设与学校教育事业融合起来,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起来,与服务同江经济发展融合起来,建立学校支部联系点、支部书记“双带、双岗、双责”工作机制、完善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把党员示范带动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实现了党建质量全面提升,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全面发展。

过去的一年,奋力拼搏,坚定战“疫”。

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冠疫情,广大教师逆行出征,笃行不怠。寒来暑往,一台电脑、一盏台灯,讲台更替,教心不改。虽然情况多变,但广大教师的责任担当不变,育人爱心不变。老师们的智慧化作春雨,呵护筑起城墙,鞭策擎起希望。伟大的抗疫精神,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更直观生动、更具感染力的重要教育资源。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勇毅前行在党和政府需要的每一个岗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教育人的担当。

过去的一年,提质增效,脉动强劲。

我们坚持“双减”常态提升,加强“五项管理”,落实“5+2”课后服务模式,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坚持提振乡村教育,第二中学临江实验班顺利开班。推动城乡学校联盟互动,构建三村学校等劳动基地4处、八岔赫哲族乡等研学基地3处。建立城乡教育联盟,开展乡际校课堂教研、教师交流,推动乡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改善农场学校办学条件,升级教学设备,提升技防基础。统筹推进各类教育提质,建立幼小衔接长效机制,促进幼教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师德师能建设,义务教育成果不断夯实。高中教育高位求进,2022年高考一本上线率22.4%;二本上线率81.7%。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推进送教上门工作。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民族教育特色凸显。

新的一年,我们勠力同心、接续奋斗。

2023年,同江教育将继续坚持突出政治建设,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基调,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奋斗精神,以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勇于担当的责任使命,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的配置;推动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抓基础,改善办学条件。启动建设第二小学、第四小学、第五小学3个学校附属教学楼,逐步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均等化、均势化。

抓改革,推进发展深化。深入推进教育“双减”,完善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机制,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劳动教育、家庭教育、校园文化三个示范校建设。

抓关键,加强队伍建设。加快优秀教育人才补充、配齐专业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结构和年龄结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打造风清气正教育生态。

抓特色,打造教育品牌。持续开展城乡联盟劳动基地、研学基地活动,推进第一小学“益智文化”、第三小学“智慧校园”、第四小学“本土文化”、第五小学“赫哲文化”打造,逐渐形成特色鲜明、富有内涵的创新教育发展之路。

高歌绘得千重锦,百舸争得万木春。照亮来路与征途的,是我们不懈的执着探索。惟愿新的一年所念皆如愿,所行皆坦途,不负光阴,岁月可期。让我们汇聚爱与力量,奋楫争先,接续努力,助力孩子们向阳而生、向美而立、向优而行。

同江市人民政府主办

同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同江市融媒体中心建设运营(版权所有)

黑ICP备08100356号-1

黑公网安备 23088102000102号

网 站 标 识 码 :230881001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