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6 09:10
来源: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教育引导学生们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拓宽动手和生活能力。同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杨双艳老师,走进同江第四小学开展非遗剪纸进校园活动。结合校园兴趣课堂,每周五定期开展一次非遗进校园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们零距离体验非遗,感受非遗作品成果的精妙,感悟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学生们的喜爱、社会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杨双艳介绍,她从去年开始向学生们传授剪纸艺术。她说,感受剪纸的乐趣很简单,一把剪刀一张纸即可。在向学生们传授剪纸时,她不断创新,指导学生们把剪纸图案融入书签、扇子、书包等等,让实用品充满艺术气息,颇受欢迎。
“杨老师,下次一定要来!”在同江市第四小学上完剪纸课,一位小朋友拉着杨双艳不撒手,那个瞬间,她感受到作为非遗传承人莫大的幸福,眼里阵阵发潮。在传承民间剪纸技艺的过程中,杨双艳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社会主义文化的蓬勃发展。这两年,她更真切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非遗传承的高度重视,“非遗进校园”已蔚然成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杨双艳对此深有感触,她介绍,“作为有着19年党龄老党员,我会不断提升自己对文化、对社会的认识,从而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更多青少年的心田。”
“非遗进校园,文化代代传”,既增进了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更是对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的陶冶。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活动的力度,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当中和社区、景区的融合,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学校、社区和景区兴趣爱好的学生、居民、游客等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宣传活动,发挥学校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体现社区百姓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的宣传,展示文旅融合景区非遗入驻的重要性。学校、社区、景区是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传承基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培养的沃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基因,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走近非遗文化,体验非遗魅力,保护和传承文化根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求新、蓬勃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