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3 09:11
来源:市场监督管理局
近年来,一些商家利用老年人对养老与健康的渴望,为牟取非法利益,设置了层出不穷的消费陷阱。为避免老年人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受到损害,同江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特此提示老年人在日常消费中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一、警惕“特效药”陷阱
在购买药品时,到正规的实体店铺或者正规的电商平台,选择有资质的药店购买药品,注意观察外包装,要看清药品有效期,看清是否标有药品批准文号。
当身体出现不适,却不知何种原因或者不知如何缓解病情时,应该第一时间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医,不要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进口药。面对“药到病除”等宣传语,要时刻保持警惕。注意对比宣传语和实际药品说明书所标注的功效是否一致。
二、警惕“保健”陷阱
切莫贪图小便宜,要小心警惕各种“免费体检”、“免费讲座”陷阱。一些不法商家以“访谈、讲座、座谈会”为幌子,邀请“明星”、“神医”、“专家”等进行“养生”讲座,或者开展针对老年人的免费体验,然后假称老年人患有“严重疾病”,诱骗老年消费者高价购买其产品。还有的商家则是片面夸大保健品功效,宣称自家产品是包治百病的“特效药”使消费者误以为保健品可以替代药品使用,将老年消费者骗入消费陷阱,耽误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
此外,购买保健品时应认准“小蓝帽”标识,还需查看包装上是否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及其生产许可证号。凡声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一律不要购买。同江市消保中心提醒广大老年人,在消费之前,一定要主动去了解产品或者服务的有关知识,“心里有数”之后再作出购买决策,做到不轻率,不跟风,不盲目,不任性。在消费过程中,还应注意留存发票、收据等消费凭证。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直接与经营者协商,提出合法诉求。消费者与经营者难以达成一致的,可拨打 12315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