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09 15:05
来源:应急管理局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切实做好同江市洪水灾害事件的防御工作,预防、减轻重大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防止因暴雨、洪水等造成滑坡、泥石流、洪涝及其它灾害引发的恶性事故发生,使洪水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同江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细则》《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黑龙江省洪水灾害应急预案》《同江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规文件,结合同江市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同江市范围内由于降雨天气过程或流域上游来水导致的江河洪水、冰凌洪水、山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水利工程出现严重险情以及由洪水、地震、恐怖活动等引发的水库垮坝、堤防决口、水闸倒塌及供水水质被侵害等次生衍生灾害事件的防御和应急处置。
(四)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不断提高防洪的现代化水平。
2、坚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洪工作要以安全为首要目标,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原则。
3、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防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4、坚持依法依规,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法防汛,防汛工作要坚持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5、坚持公众参与,军民结合的原则。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主要承担防汛抗洪的急难险重等攻坚任务,也是抗洪抢险的主力军。
6、坚持资源结合,协调联动的原则。人力、财力、物资、通信、医疗等部门要优化组合,密切合作、协调联动。
7、坚持依靠科技,科学管理的原则。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发挥防汛指挥系统作用,提高管理及指挥人员能力。
二、同江市自然地理与水文气象
(一)基本情况介绍
同江市辖6镇、4乡、6个国有农场。有同佳铁路、同三公路、同抚公路等干线公路。同江中俄跨江铁路大桥建成后,同江口岸发展将带动其他各业发展。
(二)自然情况介绍
同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与黑龙江两江交汇处南岸,地处东经132°18’32”—134°7’15”、北纬47°25’47”—48°17’20”之间。东接抚远市,南与富锦市、饶河县为邻,西临松花江与绥滨县相连,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相望,边境线长170公里。
同江市地形属古老冲积沉降的沼泽平原,同时有外兴安岭零星余脉形成的少量山地,总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45米至65米,坡降1/5000—1/8000,地貌组合差异较小。
同江市境内大江大河有黑龙江、松花江;中小河流有13条,分别为:莲花河、青龙河、鸭绿河、拉起河、寒冬河、寒葱沟、东寒葱沟、勤得利河、浓江河、别拉洪河、黑泡河、清水河、街津河、牛样泡等,均属黑龙江水系。
同江市位于中温带湿润气候区,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差别明显。冬季严寒漫长,多西北风,气候干燥;夏季短暂,温热多雨,多偏南风,雨水集中,气候较为湿润;春耕季节由于冬夏季风交替,气候多变,多大风天气。年平均气温2.9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0.0度,极端最低气温-40.8度,最热(7月)平均气温22.1度,极端最高气温37.7度。年平均无霜期142天,年平均降水量532.7毫米,5—9月降水占全年的79.2%,年平均日照时数2600小时。大于等于10度积温在2083.3—2786.0度之间,历年平均值为2456.8度。
同江市地处西风带,盛行偏西风。全年平均风速3.5米/秒,每年大风天数在37天左右,最多61天,最少15天,夏季多偏南风及东南风,冬季多西风及西北风,秋季多偏西风,春季多偏西及西北风,春季风势最大可达7—8级左右,年平均大风天约19天。由于春季干燥风大少雨,土壤水分蒸发量大,易造成春旱。
(三)洪涝风险分析
1、松花江洪水特征及成因分析
松花江流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产生。松花江流域面积较大,流域内各地区在地形上差别较大,暴雨成因主要是受冷风、气旋、蒙古低压、贝加尔湖低压和台风等影响。流域内暴雨多出现在7—9月份,暴雨强度不大,降雨历时较长。
洪水特性:以3日左右的集中暴雨占多数。流域内的大洪水多由几次暴雨叠加而成,局部地区也有一次暴雨而发生的洪水。松花江洪水主要来自嫩江和松花江上游支流,受河槽调蓄影响,洪水传播时间长,洪峰在8—9月份发生较多。松花江干流积水面积大,河槽对洪水的调蓄作用大,洪水过程平缓,历时较长,约60—90天。同江站洪水主要来自松花江干流,一般为7—8月份连绵不断的大、中降水所致。
2、黑龙江洪水特性及成因分析
黑龙江流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产生。黑龙江流域降水可分为气旋、对流、地形和台风四种类型,其中以气旋降雨为主。气旋降雨约占全年降水的90﹪以上。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是黑龙江流域最大的自然灾害。从实测雨量记载可知,日降雨量最高可达108.6毫米,暴雨几乎遍布全流域,黑龙江流域暴雨一般历时3天,主要雨量集中在1天或24小时内。造成黑龙江全流域性的洪水,一般为几次连续降雨或暴雨分布在不同支流上。
洪水特征:黑龙江大洪水多系太平洋、鄂霍茨克海、西伯利亚高压加强,大量暖温空气输入高纬度地区,与西伯利亚冷空气在黑龙江流域上空交汇,形成河套、蒙古、贝加尔湖一带低压,并在黑龙江流域不断加强,导致黑龙江流域出现大面积降雨天气,特别在汛期相继出现,黑龙江洪水经常连续发生。
松花江、黑龙江具有典型的北方河流特性,11月至次年4月为封冻期,5至10月为畅流期。在畅流期内一般会明显出现两次洪水过程。一是融雪径流兼有降雨形成的春汛,春汛期在4月至5月初,春汛来水量不大,但较为集中,水位较高,部分年份接近或高于夏汛水位;二是暴雨洪水产生的夏秋汛,夏秋汛通常自7月10日至20日起涨水,9月中、下旬开始回落,至10月末回到枯水位,历时三个月,高水位持续30至40天。
3、城区暴雨洪水特性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同江市极端天气呈现发生频率加大、致灾性加重等新特点,洪涝灾害呈加重趋势。强降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增多,2009年7月,1小时降水量达58毫米,2012年7月,日最大降水量92毫米。城区内排水管网及建筑物排涝出口建设年代较早,排涝标准低、管网老化、淤积严重,排水设施不健全。随着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原有排水设施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低洼地带遇局部性强降雨造成内涝,每逢暴雨,道路积水,低洼房屋进水,造成交通堵塞,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冰凌洪水特性及成因分析
同江市地处松花江末端、黑龙江中游,纬度高、气温低、冰盖厚,河流由西南向东北走向,多浅滩。解冻时下游晚于上游,在同一热力条件下,各河段解冻日期不同,上游先解冻出现流冰现象,下游未解冻造成河道冰凌卡塞,严重的产生冰坝,壅高上游水位,导致江水出槽,冰排上岸。冰坝溃决时又在下游形成水位较高的凌汛。凌汛多发生在4月初—5月初,持续时间为1—2天,壅高水位高达3—5米。
5、设计洪水及洪水传播时间
松花江、黑龙江同江站各频率洪水成果采用《同江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成果。
黄海系统高程水位(米)
江河名称 |
频率 |
设计水位 |
江河名称 |
频率 |
设计水位 |
松花江 |
p=2% |
56.16 |
黑龙江 |
p=2% |
55.22 |
松花江 |
p=3.3% |
55.93 |
黑龙江 |
p=3.3% |
55.08 |
松花江 |
p=5% |
55.73 |
黑龙江 |
p=5% |
54.95 |
松花江 |
p=10% |
55.34 |
黑龙江 |
p=10% |
54.67 |
松花江 |
p=20% |
54.84 |
黑龙江 |
p=20% |
54.25 |
松花江干流各段洪水传播时间分别为:哈尔滨至佳木斯为6天,佳木斯至同江为3天。
6、历史大洪水灾害记载
年份 |
级别 |
灾情 |
其他 |
1928 |
大水 |
横江口、三江口两处堤坝开口,水漫全城。县城东之拉起河、莲花河水西流,与横江口洪水汇合。共计受灾群众800余户、4000余人。8月13日水势渐退。查受灾绝产升科(纳税)地2500余垧,洋犁片地1200余垧,房屋被淹1700余间,倒塌550余间。 |
|
1951 |
大水 |
同江(属富锦市)地区因受街津口倒灌抢救无效,部分农田被淹。 |
史实无详情记载 |
1957 |
大水 |
|
无记载 |
1960 |
特大 |
|
无记载 |
1984 |
大洪水 |
灾情严重 |
|
1985 |
大洪水 |
灾情严重 |
|
1998 |
大洪水 |
|
松花江流域 |
2013 |
特大 |
黑龙江受俄罗斯境内水库放水影响发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黑龙江堤防全线超现有堤防高度,子堤最高达1.7米,致使八岔乡政府北侧黑龙江堤防溃堤,东四乡及抚远一片泽国。松花江横江口水位56.69米,超警戒水位1.84米,黑龙江三江口水位达56.06米。经济损失达23亿元以上。 |
|
(四)洪涝防御体系
1、总体概况
同江市目前防洪工程体系已初步形成。
大江大河堤防有松花江干流和黑龙江干流堤防工程,及横江口、三江口护岸等防护工程。防护工程经过多次加固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
中小河流堤防工程包括青龙河堤防、莲花河及滞洪区左右岸堤防、黑泡河左右岸堤防、鸭绿河左岸堤防,为10—20年一遇防洪标准。由于部分工程建设年代早,存在防洪排涝标准低、排水工程不完善、城市排涝工程老化失修、排涝工程建设相对滞后等突出问题。
其中同江市城区、同江经济开发区、乐业镇、向阳镇、三村镇、临江镇等做为重点防护区域。
2、堤防工程防御概况
同江市防外洪工程有松干堤防和黑干堤防。
松干堤防总长38公里,由乐业堤(农田堤)、城区堤、新区堤防和三江口护岸四部分组成,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标准。现有穿堤建筑物17座(处),分别为:莲花河引水泵站、向阳河闸、防洪墙闸口9处、新区进水闸、横江口进水闸、新区强排站、新发排水闸、港区排水涵管、三江口宾馆下排水涵。
黑龙江干流堤防同江段工程被街津山、勤得利山分为东、西两部分,堤防总长96.394公里。西部由三江口至街津口37.60公里(其中街津口改线4.936公里);东部由卧牛河口至黑泡河口58.794公里,其中:卧牛河口至八岔堤路结合段长42.736公里,八岔新颜至黑泡河口段长16.058公里,防洪标准50年一遇,堤顶宽8米,路面全部为黑色路面。有穿堤建筑物14座(处),分别为:西部新发闸、新光闸、头屯闸、二村闸、三村灌区桥、幸福闸、七屯闸、街津口闸、临时涵洞(三村灌区东);东部富川闸、临江灌区渠首、富民强排站、新颜强排站、黑泡河闸。
有防洪堤防工程的中小河流:莲花河(左右堤)、青龙河堤防、黑泡河(左右堤)、鸭绿河堤防,防洪标准分别为10—20年一遇。现有穿堤建筑物20座(处),分别为:鸭绿河穿堤闸4座、红光排水闸、拉起河排水闸、拉起河泵站、四屯排水闸、四屯泵站、八屯闸、十四排干排水闸、南店泵站、向阳泵站、新源泵站、新建泵站、新城泵站、建成泵站、牛样泡排水闸、黑泡河防洪闸(左堤)、黑泡河防洪闸(右堤)。
同江市城区防洪工程情况表
序号 |
堤防名称 |
现状防洪标准(年) |
长度 |
桩号 |
保护面积(㎡) |
1 |
城区土堤改线段 |
50 |
5.1 |
22+440-27+540 |
|
2 |
城区防洪墙 |
50 |
1.38 |
27+540-28+920 |
|
3 |
城区新区段 |
50 |
5.47 |
28+920-34+390 |
|
4 |
城区无堤段 |
50 |
2.18 |
34+390-三江口 |
|
同江市城市防洪工程穿堤建筑物情况表
<
序号 |
河流 |
堤防名称 |
穿堤建筑物名称 |
备注 |
1 |
松花江 |
城区土堤及改线段 |
向阳河闸 |
|
2 |
松花江 |
城区防洪墙 |
防洪闸口9处 |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