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1 14:45
来源:应急管理局
各乡(镇)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同江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同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同江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知》(同政办规〔2017〕7号)同时废止。
同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4月11日
同江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1.总 则
1.1编制目的及依据
为健全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及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最大限度降低重污染天气造成的危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黑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黑龙江省大气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和应急减排措施修订工作方案》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1.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同江市行政区域内出现重污染天气(臭氧为首要污染物引发的重污染天气除外)的应对工作,对因沙尘暴引发的重污染天气按照《同江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执行。
1.3工作原则
本预案坚持以人为本与预防为主、属地管理与统一领导、加强预警与提前响应、部门联动与社会参与的原则,有效保障公众健康,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和应对重污染天气能力。
1.4预案体系
本预案是同江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组成部分。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分别制定本辖区、本部门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预案,与本预案共同组成同江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
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2.1市应急指挥部
市政府成立同江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由市长任总指挥、各相关副市长任副总指挥。指挥部成员由市政府应急办、市委宣传部、市环境保护局、市气象局、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局、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卫生计生局、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市交通运输局、市安监局、市口岸办、市教体局、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以及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组成。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督查组,办公室设在市环境保护局,主任由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市环境保护局各副局长兼任;督查组由市政府应急办、市政府督查室、市环境保护局及有关单位抽调专人组成。
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组织实施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响应工作,对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实行统一领导和指挥。
总指挥职责:负责批准发布、降级一级(红色)预警和升级二级(橙色)预警,现场指挥Ⅰ级应急响应。
副总指挥职责:分管环境保护工作副总指挥负责批准发布、降级二级(橙色)预警和升级三级(黄色)预警,现场指挥Ⅱ级应急响应;其他副总指挥负责组织分管成员单位根据预警等级落实有关应急响应措施。
2.2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2.2.1负责组织编制、修订、实施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2.2.2牵头组织编制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减排措施项目清单,并每年定期修订。
2.2.3负责预警报批工作。四级(蓝色)预警的发布、升级和三级(黄色)预警的发布、降级报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批准,同时向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报告;二级(橙色)预警的发布、降级和三级(黄色)预警的升级报分管环境保护工作副总指挥批准,同时向总指挥报告;以及一级(红色)预警的发布、降级和二级(橙色)预警的升级报总指挥或总指挥授权的副总指挥批准;各级预警的解除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批准。
2.2.4负责预警通知和信息汇总上报工作。通知各部门启动预案并汇总、整理应急响应措施落实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
2.2.5负责预警工作和信息的宣传。根据预警通知和督查组反馈内容,组织新闻部门及相关媒体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显示屏等方式对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和工作,进行宣传和跟踪报道。
2.3应急指挥督查组职责
负责对各成员单位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向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反馈情况。
2.4成员单位及其职责
各成员单位应依据本预案制定本单位重污染天气应急部门预案、分预案或执行方案,在本预案发布15个工作日内报市政府应急办和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市环境保护局)备案。
市政府应急办:与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环境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的综合协调,在接到市应急指挥部预警通知后,立即向市政府和佳木斯市政府报送预警信息。与市政府督查室、市环境保护局联合组成督查组,对各成员单位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市环境保护局:承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向社会发布空气质量状况。与市气象局会商对未来几日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研判,预判预警等级,向市政府应急办上报预警信息;根据不同预警等级开展环境执法巡查、检查;重点检查列入重污染天气梯次限产、停产重点单位名录中的企业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和在线监控设施运行情况,以及污染物排放情况,检查上述企业煤、渣、焦、沙石等各类物料堆覆盖情况;会同市公安交警部门路检尾气不达标车辆,对各成员单位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市气象局:负责向公众发布气象预报和城市雾霾天气预警信号,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补充或修正;向市环境保护局提供气象监测预报信息;与市环境保护局共同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和会商研判工作,联合提供预测预警信息。预警期间,条件允许时,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市发改局:负责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两高”行业项目审批。
市工信局:负责会同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建立重污染天气梯次限产、停产重点单位名录,明确应急响应优先次序、限产比例和停产启动条件,与重污染天气梯次限产、停产重点单位名录中的企业签订应急响应责任承诺书,并向社会公布。组织水泥行业实施错峰生产,供暖期实施停产。预警期间,按照不同预警等级,负责督导工业企业制定、启动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操作方案,实施梯次限产、停产。
市农业局:负责指导乡(镇)政府制定并落实秸秆禁烧工作方案,组织实施秸秆禁烧和限烧。
市住建局:负责按照不同预警等级落实扬尘污染防控措施,督促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控制,土石方施工工地减少或停止土石方开挖,建筑工地的料堆、土堆增加防尘措施或覆盖,增加工地上裸露地面的洒水压尘频次,加强施工扬尘环境监理和执法检查。监督重点供热单位制定、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按照不同预警等级,监督检查供热单位错时错峰起炉和实施梯次限产,实行24小时低温供暖。
市城管执法局:负责按照不同预警等级,延长道路清扫保洁和洒水压尘作业时间、频次;禁止城市清扫废物、园林废物、建筑废弃物等违规露天燃烧,禁止露天烧烤和沥青熔化作业;监督残土、垃圾运输车辆进行覆盖作业。
市卫生计生局:负责重污染天气导致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与救治工作,组织开展大气污染导致的疾病预防知识宣传,科学指导公众提高防护能力,及时提醒儿童、老年人和患有疾病等易感人群采取必要防护措施。
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负责管控燃放烟花爆竹行为;按照不同预警等级,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实行区域限行;会同市环保局路检尾气不达标车辆。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按照不同预警等级,增加公共交通运力,停运尾气超标公交车。
市安监局:负责按照不同预警等级,监督管理重点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非煤矿山扬尘污染防治。
市口岸办:负责会同相关部门对销售的商品煤、车用成品油的质量实施监督管理;会同相关部门查禁销售不符合国家规定质量标准的商品煤和不符合国家现行阶段标准的车用成品油的行为。
市教体局:负责建立中小学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按照不同预警等级,落实中小学校、幼儿园应急响应措施,科学安排学生放假及课外活动,普及中小学大气污染防治知识。
市财政局:负责提供环境空气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资金保障。
市委宣传部:负责指导协调环境空气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信息发布、新闻宣传,协调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做好报道和舆论引导、监督。
3.监测与预警
3.1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报
市环境保护局依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建立健全环保、气象部门联合会商预报机制,根据地理、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状况,遇重污染天气时每日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预测预报,增加会商预报频次。市环境保护局或其授权的监测机构统一发布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信息,并不断拓展信息发布渠道,便于公众及时知晓。
3.2预警分级
根据环境保护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的分级方法,空气质量指数在200以上为空气重污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关规定,依据环境空气质量预测结果,综合考虑空气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将我市重污染天气划分4个预警级别,由轻到重依次为四级预警(蓝色预警)、三级预警(黄色预警)、二级预警(橙色预警)和一级预警(红色预警)。
3.2.1四级预警(蓝色):预测AQI日均值>200,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3.2.2三级预警(黄色):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3.2.3二级预警(橙色):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3天(72小时)及以上,且预测AQI日均值>300,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3.2.4一级预警(红色):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4天(96小时)及以上,且预测AQI日均值>300将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或预测AQI(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达到500。
3.3预警发布、升级、降级与解除
3.3.1预警发布
市政府发布预警。当预测到未来空气质量可能达到上述预警条件时,市环境保护局经与市气象局磋商后,应提前24小时提请发布预警。如遇特殊情况未能提前24小时发布预警,应当通过实时会商,判断满足预警条件,立即提请发布预警。当监测AQI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级别,并预测未来12小时内空气质量不会有明显改善时,应根据实际污染情况尽早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当预测发生前后两次重污染过程,但间隔时间未达到解除预警条件时,应按一次重污染过程从严启动预警。
根据污染严重程度,市应急指挥部可以建议提高1个预警级别批准发布预警,并可根据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数据及气象条件变化趋势分区域发布预警。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按照重污染天气预警审批程序提请预警获批后,应立即通知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预警等级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市环境保护局在预警信息发布60分钟内,向佳木斯市环境保护局报送预警发布信息,由佳木斯市环境保护局向省环境保护厅报送预警发布信息。
3.3.2预警升级或降级
预警信息发布后,当预测或监测环境空气质量不符合已发布的预警等级条件,需要升级或降级时,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按照预警升级、降级审批程序报请批准预警升级或降级,获得批准后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并通知成员单位,同时向社会发布预警升级或降级信息。
3.3.3预警解除
当预测或监测空气质量改善到轻度污染及以下级别,且预测将持续36小时以上时,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可以解除预警,并发布预警解除信息。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可以根据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数据及气象条件变化趋势分区域逐步解除或全部解除预警。
3.4预警信息要求
3.4.1预警信息内容
主要包括:未来时段城市气象条件变化趋势、重污染天气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AQI指数范围、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预警等级等。
3.4.2预警信息宣传
3.4.2.1四级预警(蓝色预警)、三级预警(黄色预警)。及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和微博、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受影响区域公众发布消息,告知公众主动采取自我防护措施。提出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保护和出行建议,特别要提醒易感人群做好防护。
3.4.2.2二级预警(橙色预警)、一级预警(红色预警)。在采取四级(蓝色)、三级(黄色)预警措施的基础上,应急值班人员24小时上岗、保持通讯畅通,加强监控,对重污染天气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强度、移动路径变化及时做出预测预报,增加向社会公众发布通告的频次。
各成员单位做好应急响应准备工作。
学校、医院、体育场(馆)、车站、码头、旅游景区(点)等重点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应做好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接收和传播工作。
4.应急响应
4.1响应分级<
TOP